光之手(2)

Hands Of Light




第四章實相與科學

  我們是西方科學遺產的產物,其程度遠比我們願意承認的來得多

,我們思考的方式和許多對我們自己的界定,是建立在物理學家描述物質

宇宙的科學模式。上在這章節中,我們將略述一段歷史,看看科學家描述

物質世界的方式,從以前到現在有什麼改變,這些不同的描述如何使

我們對自己的定義產生變化。

  要記得西方科學運作的方法就是要找出數理上和實證上的一致性,

如果未能找出一致性,物理學家們便會尋找另一個理論,直到在解釋某

一組現象的數理及實證性的證據之中,找到一致性的存在。這使得西

方科學方法在實際應用上成為一個如此有力的工具,也導致了許多偉

大的發明,如電力的使用、次原子現象(Subatomatic phenomena)

;在醫學上的運用比如X光、CAT掃描器(CAT Scanner),和雷

射。

  在我們知識進展的同時,總是發現到新的現象。但很多時候在解

釋這些現象時,所引用的理論卻無法描述它們,而那些新的、或更開

展的理論只是假設出來的,並多半建立在舊有的知識上,新的實驗不

斷地被設計出來並加以執行,直到在實驗之中找出一致性和新的數理

上的證明,新的理論就變成物理定律一般,被正式地接受。發現新方

式來描述新現象的過程,總是開闊我們的眼界,對於我們目前對物質

實相本質所抱持的狹隘思考也帶來挑戰,接著我們將這新的想法結合在

我們日常生活中,並開始以不同的方式看待自己。

  這整個章節將談到目前科學的實相觀也贊同我們是由能量場所組合而

成的,事實上,我們將涉及一個遠比我們方才開始經驗的領域還要更深

的層面,也就是宇宙的全相觀(a holographic view of the

universe)。在這宇宙中,萬事萬物都是與一種整體的實相經驗交互

相連、交互應和,但首先先讓我們回顧一段歷史。

牛頓物理學

  直到最近,當東方宗教開始對我們的文化產生較大衝擊時,我們

對自己所下的定義(大部分是無意識的)是建立在幾百年前的物理學

上頭。在這裡我指的是我們堅持認為我們自己是個固定的物體,這種

認為宇宙是由實體而形成的定義,是在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初由

牛頓和他的同事們所提出的。牛頓物理學在十九世紀被加以

延伸,將宇宙描述成是以原子為基礎構成體所組成,這些牛頓物

理學的原子被認為是由堅實的物體所組成的──以質子和中子所構成

的核心,加上繞著核心的電子,就如同地球繞著太陽一般。

  牛頓力學成功地描述了星球的運動、機械型態的機器、和持續運

動中的液體。這個由十九世紀物理學家們所提出的機械模型認為,宇

宙的確是個根據牛頓運動定律在運行的一個龐大的機械系統,這些定

律被視為自然的基礎定律,並且牛頓力學也被認為是自然現象的最終

理論。這些定律堅定地抱持著絕對時間和空間的看法,並認為物理現

象在本質上是嚴謹的因果,所有的事物皆可被客觀的描述,任何物理

上的反應被視為必有一個物理上的起因,如同撞球在檯上相互碰撞。

然而人類還不知道能量與物質的交互作用,比如正在播放音樂的收音機

應和著不可見的無線電波,更沒有人知道實驗者本身也會影響實驗結

果,不僅是在心理學上的實驗,物理學實驗也是一樣,這些現在已被物

理學家們所證實。

  這種看法對於那些喜歡將世界視為堅固而大體不變的,並有著一

套清楚、明確的規則來掌管它運行的人,是十分舒服而穩定的。我們

日常生活中,有很大部分仍然依著牛頓力學在運作。除了電力系統外

,我們的家是十分「牛頓的」:我們以機械的方式在經驗著我們的身

體;我們大多以絕對的、三度空間的、線性時間的角度來認定我們的

經驗;我們每個人都有時鐘,我們需要時鐘才能繼續我們生活,因為

大部分的生活已被時鐘給線性的格式化了。

  當我們為生活而奔波,努力「守時」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會將自

己視為機械一般,而看不到人類內在較深層的經驗,問問任何一個人

宇宙是由什麼構成的,他幾乎一定是以牛頓物理學的原子模型來

解釋(電子繞著有質子和中子的原子核在旋轉),但是如果從它字面

上的延伸來看,這理論使我們感到相當的沮喪,因為自己祗不過是

一群繞著彼此打轉的小乒乓球而已。

場理論(Field Theory)

  在十九世紀初期,發現了一些無法用牛頓物理學來描述的新物理

現象,這個對電磁現象的發現和調查,導出一種場的概念,「場」被定義為

在空間中的一種狀態,而且具有產生一種力的潛能。舊的牛頓力學將

這帶正負電的粒子如質子與電子的交互作用解釋為兩粒子相互吸引,

就如同兩物體相吸一般。儘管如此,Michael Faraday和James Clerk

Maxwell發現用場的概念來解釋更為恰當,他們認為每次充電時會在場的

附近空間裡產生出一種「干擾」或一種「狀態」,而當再次充電時又

會感受到一種力量。因此,一種認為宇宙是充滿著彼此力量交互影響

的場的概念也就因運而生,最後,出現了一個科學的架構,藉由它,我

們可以開始去解釋為何我們可在一段距離之外,除了以話語和影像之

外,還可用其他的方式去影響別人。我們都曾有過一種經驗:接起電

話時,對方還沒發出任何聲音,而我們卻已知道是誰打來的;當孩子

們遇到麻煩時,媽媽總是會感受的到,不管孩子們當時身在何處。這

可以用場理論的角度來解釋。

  在最近十五到二十年內(在場理論被提出的一百年後),大多數

的人才剛開始用這種概念來描述人際間的互動:我們可以感受到有人

出現在房裡,雖然還未看見或聽見他們(場的互動);我們談論著好

的、不好的振動頻率傳送能量給他人,或解讀彼此的思想;我們立刻

感知到是否喜歡某個人,我們是不是能跟他處得來,或是彼此會格格

不入。這種「知」可被解釋成我們場的互動是否和諧。

相對論(Relativity)

  在一九○五年,愛因斯坦出版了相對論(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瓦解了所有牛頓世界的主要觀念,根據相對

論,空間並非三度的,時間也不是個獨立實體,這兩者緊密的結合在

一起,形成一個四度時空的連續體。因此,我們無法談論空間而不去提

時間,反之亦然;更進一步來說,並沒有宇宙時間之流。也就是說,

時間並非線性的,也不是絕對的。時間是相對的。如果兩個觀察者與

所觀察的事物以不同的相對速度在移動,他們會將所見事物在時間上

作不同的排列。因此,所有涉及時間和空間的度量都會失去它們絕對

的價值,而時間和空間兩者僅為描述現象的一種成份。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某種條件下,兩觀察者可以看到兩事

件以相反的時間順序出現;也就是說,對一號觀察者而言,A事件會

發生在B事件之前,然而對二號觀察者來說,B事件會發生在A事件

之前。

  時間和空間是描述自然現象和我們人類的基礎要素,因此時間與

空間的變動也會影響到我們用來描述自然與我們自己的整個架構。我

們尚未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融入於我們個人的生活之中,比如說,當

我們心中閃出一個預感,好像有個朋友出了問題,似乎好像是從樓梯

上跌了下來,我們看一下當時的時間,並且儘快的打個電話去查看她

是否無恙;我們也想知道這樣的事情是否發生,以便確認我們的預感

是否正確,打電話去之後,發現她並沒有出事。於是我們便下結論說

,這只是我們的想像力在作祟,並且否定我們的心靈經驗,這是屬於牛頓

式的思考。

  我們必須了解我們正經驗到一種經驗是無法用牛頓力學來解釋的

,但是我們卻用牛頓力學來確認我們超感官的經驗;從另外一個角度

來說,我們所見的也算是真實的經驗。既然時間並非線性的,事情可

能早已發生。它也可能發生在我們看見它的時候,但也可能發生在未

來。它甚至是一個可能發生卻未實現出來的事件,只因為它沒有發生

在我們試圖去對應的那個時間點上,而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去證明我們

對可能性的預感是錯誤的。儘管如此,如果在對這個朋友的預感中,

我們也看見月曆或指示著牛頓時間的鐘,我們的預感可能包括了這事

件在時空上的訊息,它就比較容易在牛頓物理實相中去確認它。

  現在是停止去否定那些存在於牛頓式思考方式之外的經驗的時候

,並且要擴展我們實相的架構。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過時間加快或失去

時間感的經驗。如果我們擅於觀察我們的情緒,我們會發現我們個人

感受到的時間,會隨著情緒和我們當時正在做的事而有所不同。例如

,我們知道時間是相對的,當我們在車禍前或幾乎撞上迎面而來的

車子時,會經驗到一段冗長而令人極為驚錯的時間,那段時間用時鐘

來測量不過幾秒鐘,但是對我們而言,時間似乎慢了下來。感覺上的

時間是不能用時鐘來測量的,因為時鐘是一種牛頓化的工具,用來測量

以牛頓力學所界定的線性時間。

  我們的經驗是存在於牛頓系統之外的。常常,我們遇見多年未見

的老友,感到彷彿我們昨天才見過他們似的,在回溯治療法裡,許多

人經驗孩提時代的事件,就如同它們發生在當下,我們也發現到我們

的記憶會將事件加以排列,而排列的結果,往往也和身在這件事件中

的其他人,所排列出來的結果不同。(試著與你兄弟姊妹比較一下兒時

的記憶。)

  在美國土著文化裡,並沒有用時鐘創造出線性時間,而把時間劃

分為兩個面向:現在時間和所有其他時間。澳洲原住民也有兩種時間

:流動的時間和「大時間」。發生在「大時間」的事件有連續結果(

sequence),但無法標上日期。

  Lawrence Le Shaw從他對眼通者所做的測試中,界定出兩種時間

:一般線性時間與眼通者時間。眼通者時間是指當眼通者使用他們的

天賦時,所經驗到的那種時間,有點類似於「大時間」,所發生的事有

其後續的結果,但只能透過存在的角度或經驗它連續變動的方式來了

解它。只要眼通者想主動的干預他所目擊到的事件,他立刻會退回到

一般的線性時間,而無法再跳離這個時空的架構去觀看某些事件。她

必須重新集中她的注意力到眼通者時間上。掌控這類時間架構的移轉

規則尚未為人完全的了解。大部分的眼通者會被導去「讀」某個人這

一生或過去生的某一件事,是基於當事人的需要,有些眼通者則可集

中在任何所需的時間架構裡。

  愛因斯坦時空的連續(Space-time continumm)觀點宣稱,事件

有表象的線性連貫是因觀察者而定。我們全都以字面上的意義接受前世

,是過去在世間以現世這種物質型態的佈局所出現過的生命。

我們的前世可能正在不同的時空中發生,我們有許多人曾經驗過我們

的前世,並感覺到它們所帶來的影響,彷彿它們發生在很短的時間前

。但是我們幾乎不談來世是如何影響現在的此時此刻,當我們現在活

在現世,也可能意謂著我們正在改寫著我們個人的歷史,同時包括過

去和未來。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所帶來的另一個重要的結果是,我們了解到物

質和能量是互換的。質量只不過是能量的一種形式,物質只是振動緩

慢或結晶的能量,我們的身體就是能量,這就是這整本所要談的!我

已在這本書介紹過能量體的概念,但未強調過我們肉體也是能量。

反論(Paradox)

  在一九二十年代,物理學邁進一個陌生而未曾期待過的一個次原

子世界,每次物理學家問起某項實驗中一個問題的本質,常提出反論

來問答,當他們越試圖要釐清一個情況,反論或矛盾則變得越是強烈

,最後,科學家們了解到原來矛盾的現象是次原子世界中一種內在實

際的狀況,而我們物質實相則存在這之上。

  例如,有個人能設計出一個實驗證明光是粒子,在這實驗中一個

小變化將證明出「光是波」,因此,要描述光的現象,必須同時使用波

和粒子的概念,所以,我們現在邁進一個以「兩者皆是並且

」的概念為基礎的宇宙。物理學家稱之為互補性,也就是說,

若要描述一個現象(如果我們繼續以粒子和波的角度來思考),則必

須同時使用這兩種描述。這兩種型態的描述是互補的,而非依據「兩

者其一或是」這舊概念來看是相對立的。

  比如說,Max Planck發現到熱幅射的能量(如同你家裡使用的暖

氣機)並非持續不斷的放射,而是以不連續的「能量束」的形式出現

,這種能量束被稱之為「量子」(quanta)。愛因斯坦主張所有電磁

幅射的形式不僅可以以波的形式出現,也可以這種定量的方式出現。

這些光的定量或是能量束曾被接受為真實的粒子,在這個時期,一個

粒子若以最像是個「東西」的方式來定義它的話,可稱之為一把能量

束!

  當我們越往物質深處去貫穿時,大自然並未向我們顯示任何如

牛頓物理學所稱的獨立存在的「基礎建構物體」(basic building blocks),

當物理學家們發現這麼多幾乎無法稱之基礎的基礎粒子時,

我們必須放棄對基礎建構物質的尋找。在過去這數十年的實驗中,物

理學家發現物質完完全全是易變的,並且在次原子的世界中,物質並

沒有確實的存在於一定的地方,而是顯示出存在的「傾向」。所有粒

子可轉變為其它的粒子,它們可以由能量而生,也可以轉變為其它的

粒子。它們可以由能量而生,也可以消失在能量之中。我們無法確定

這些變化究竟發生在何時?在何處?但我們的確知道它是持續的在發

生。

  對我們個人而言,當我們向著現代心理學和心靈世界更為邁進的

時候,我們發現「兩者其一或是」這個舊形態已消失在「兩者皆是

並且」的新形態中,我們不再是惡或善;我們不再只是恨或愛

某人,在我們之內,有著更多的可能性。我們可以同時感到對同一個

人的愛與恨,和兩者之間的所有情緒。我們明瞭我們的行為舉止

,發現舊有的神魔二元論已消融在一個整體之中,「有神」與「無

神」已融合在一起,任何邪惡的事並不是神、上帝的相反,而是對於

上帝神力量的抗拒,一切皆是由同樣的能量組合而成。神上帝的

力量同時是白也是黑,是陽性也是陰性,它同時包括了白色之光和如

黑鵝絨般的虛空。

  如同讀者所看到的,我們仍使用著二元論的概論,但它是一個「

看起來像是」對立,但不是「真的」對立的互補世界。在這個系統中

,二元論被用來推動我們邁向合一。

超越二元論──全相論(The Hologram)

  物理學們已經發現粒子並非同時為波,因為它們並非真的波,如

音波和水波,而是一種可能性之波,可能性之波並不是代表事物的可

能性,而是交互相連的可能性。這是一個難以理解的概念,但是基本

上物理學家宣稱並沒有一個像個「東西」的東西,我們慣稱為「事物

」的東西事實上是「事件」或可能形成事件的路徑。

  那個充滿堅實物體和肯定的自然定律的舊世界正消融在一個交互

相連、波浪型態的世界中,有些概念像「基礎粒子」、「物質原素」

、或「獨立物件」已經失去了它們的意義,整個宇宙看起來像一張無

法分割的動態能量網,也因此宇宙將被定義成一個無法分割的動態整

體,包括觀察者在內。

  如果宇宙的確是由這樣的一張網所構成,(邏輯上來說)其實沒

有所謂的部分可言,我們無法從整體中分離出來,因為我們是一體

的。

  最近,物理學家David Bohm博士在他著作「隱含之序」(The

Implicate order)中提到,一種試圖將世界分裂成塊的科學是無法

發現到首要的物理定律,他寫道:有一個隱含的秩序存在於一個未顯

像的狀態,但這隱含的秩序卻是所有顯像世界的存在基礎。他將顯像

世界稱之為「隱含秩序的闡明」,「部分是在瞬時相連而被瞥見,在

其中各個部分間的關係是以不變的方式依賴著一個整體系統的狀態。

……所以,這引領我們到一個新的整體觀,這個無法分割的整體觀,否

定了過去的古典的分析觀,將世界分析成許多分離,獨立的事作與部

分。」

  Bohm博士認為宇宙全相觀是一個起跳點,使我們開始了解隱含及

外顯的秩序,全相觀認為每一個片段皆是完全地代表了整體,而且可

以用這片段來重建整個全相。

  一九七一年,Dennis Gabor因建造出第一個全相攝影而獲頒諾貝

爾獎。它是一種無鏡頭的攝影,裡頭有將取自一物件的光波的場,在

底片上以一種干擾的型態被記錄起來,當這照片被放置在雷射或聚合

的光束下,原來的被記錄波型就會形成一個三度空間的影像,而全相

片中的任何一小塊都可精確的代表全體,而且可這小塊亦可重造出整

體形象來。

  一位著名的腦科專家Karl Pribram博士在他累積十多年來的證據

顯示,腦部深層結構基本上是全相式的,他指出在各個實驗室進行的

實驗,在經過複雜的分析時間及或空間上的頻率之後,顯示出腦以

全相的方式組織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這些覺受的訊息遍

布整個系統,所以每個片段體能產生出整體的資料。Pribram博士不

僅使用全相模型來描述腦部,還用它來描述宇宙。他認為腦運用了全

相式的過程,在超過時空的全相領域中頡取資料。超心理學家已對能

量進行研究,認為藉此傳遞心電感應、念力和治療,從全相宇宙的觀

點來看,這些事件由超時空的頻率所生起,他們可以是同時發生、無

處不起。

  當我們稍後談到人體的能量場時,我們將會運用這些物理學

家眼中認為是十分古老的詞彙。氣場的現象很明顯地同時存在於線性

時間和三度空間之內和之外。如同我先前提到那個個案,我「看到」艾

德在青少年時期,當他折斷他的尾脊骨的種種事件,這是因為他的能

量場中帶著這個經驗;與愛侶觸電的那道光,還可以在現在的能量場

中被感知到,而眼通者能回到那時空去目擊這事件的發生。在這本書

中大多數提到的經驗,必須運用到三度以上的時空來解釋,許多經驗

看來像是瞬間發生的,任何以不同解析程度來檢視人體內在皆暗示著

多度空間,從感知過去事件的能力,包括只是診問一些資料,或者去

觀察一個可能事件並透過治療的過程來改變它,都會牽涉到非線性時

間,去觀察將發生於未來的事件更是超越出線性時間之內。

  在使用場的概念來描述氣場時,我們會埋首於二元論之中;也就

是說,我們將會從場中把自己分離出來,然後去觀察「場」,就好像

它是我們身上某個部分所產生的現象。我們將會使用一些名詞像「我

的磁場」和「她的氣場」等等,這是二元型態的描述方式。我必須為

此向各位道歉,並坦白的告訴大家,在這方面,我無法不用老架構來

表達這些經驗。

  從全相的實相架構來看,我們靈光中的每一部分不僅是代表著、

而且是包含著整體,所以我們只能在同時觀察和創造我們的經驗的情

況下,描述它們,每次的觀察對所觀察的型態產生一些影響,我們並

非是這些型態的一部分;我們本身就是型態。型態是我們而我們也就

是它,只是「它」這個詞必須停止使用,而以其它方式來代替,或是

代之以某個詞彙,能讓我們解除在溝通時所產生的一種根深蒂固的思

想障礙。

  物理學家使用了「交互相連的可能性」、或「無法分割的動態能

量形式之網」等詞彙,當我們開始以這種角度來思考時,在本書中所提

到的種種氣場現象就不足為奇。

  所有的經驗皆是交互相連著的,也因此,如果你能知覺到這點,

並讓它進入你認知事物的過程,我們能知道任何時間中的任何事件,

但是就在我們說出「我們」二字時,就已掉回二元對立中。當我們的

生活經驗絕大部分是二元性的時候,我們很難去經驗這種完全的連結

,全相般的覺知是在線性時間和三度空間之外,因此很難被認出來,

我們必須練習去經驗它,才能進而認出它來。

  靜坐是一種超越線性思考的方式,並且讓所有事物的整合連結成

為一種經驗性的實相,這個實相是很難用言語來表達,因為我們以線

性的型態來運用語言文字。我們需要發展能引領我們進入這些經驗的

詞彙。在日本禪坐中,師父們讓弟子們專注在某個簡短的字句上,這

些字句,比如像「公案」,是用來幫助弟子們超越線性思想。這是我

最喜歡的一句:

  一隻手鼓掌的聲音是什麼樣子?

  我對這個著名公案的反應是發現自己伸展到宇宙中一種聽不見的

聲音,那聲音似乎永恆的流動著。

超乎光之上的連結(Super luminal Connectedness)

  現在科學家們同時發現數理與實證上的證明,證明有一個帶有科

學架構的全宇宙、瞬間的連結。

  在一九六四年,物理學家J. S. Bell發表了一套數理證明,稱之

為貝爾定理(Bell's theorem)。貝爾定理在數理上,贊同次原子粒子

是以一種超越時空的方式連結著,所以一顆粒子若發生任何狀況,皆

會影響其它所有的粒子。這種影響是瞬間的,無需任何「時間」來傳

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一個粒子無法以比光更快的速度在運行

。然而在貝爾定理中,粒子間的影響是「超乎光之上的」,或比光速

要來得更快,貝爾定理現在已被實驗證明所支持。我們現在正在談論

著一個已超乎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現象,我們正試圖去超越「波粒子」的

二元性。

  但再一次的,當科學儀器設備已大為提昇,能讓我們以更細緻的

敏感度來深入探索物質,我們又發現一些現有的理論是所無法解釋

的。當這種探索發生在十九世紀晚期時,電的發現造成世界性的革新

,也讓我們能更深入去思索我們是誰,當這探索在一九四十年代又再

次出現時,原子能為世界帶來了革命,我們現在似乎是正要邁下一個

大轉變的時期,如果科學家們能夠知道這種瞬間連結是如何在運作,

那麼可以想像到我們將能有意識的與世界、與他人做立即的連結。很

明顯的,這將會給通訊帶來一次大革命,這也將激烈的改變人際互動

的方式,這種瞬間的連結會使我們能隨心所欲的解讀他人的思想,我

們能知道彼此的內心,真正的深入了解他人。我們也可以比以往更清

楚的看到我們的思想、情感(能量場)和行為是如何在影響著這個世

界。

形態起因場(Morphogenetic Field)

  Rupert Sheldrake在他的著作「新生命科學」中提出,所有的生

命系統不僅是由我們已知的能量或物質因素在規律著,還被一種看不

見的有機磁場所掌管,這些磁場具有形成起因的作用,因為它們的功

能是作為形式和行為的藍圖,這些磁場並沒有如字面上帶來的一種能

量內涵,因為它們的影響就已超越時空的障礙,而這些障礙卻適用在能

量上;也就是說,它們的影響不管是遠距離或近距離都是一樣的強。

  根據這項假設,只要當一物種中有一個學會了新的行為,這個物

種的起因磁場已經改變了,即使是十分輕微的。如果這個新行為持續

到一段相當的時間,那麼它的「形態共振」的效果則可遍及整個物種

。Sheldrake將這稱為一個看不見的矩陣,一個形態起因場,從「形

態」、「形式」和「起源」、最後到「成為」,這個場的活動包括了

在時空之內「一段距離外的活動」,與其藉由超乎時間的物理定律來

形成某樣東西,不如說它藉著穿越時間的形態共振,這意味著形態磁

場能穿越時空的繁衍,也就是說,過去的事件能影響其他所有的事件

。在Lyall Watso的著作「生命之潮:意識的生物學」中舉出一個例

子,其中談到著名的第一百隻猴子的理論,Watson發現到當一群猴子

們學會某種行為時,在另一個島上的猴子,在沒有任何方式可以從那

群猴子身上學會新行為的情況下,突然也產生出那個行為。

  David Bohm博士在「Revisions」刊物上提到,在量子物理學上

也有著相同的現象,他說在「愛因斯坦─波多斯基─羅森」實驗中顯

示出一種非邏輯性的連結,或者是遙遠粒子間微細的連結。所以可能

有個關於這系統的一種整體,使得這一有組織的的場無法只單單歸因

於粒子的存在,它可能歸因於一種整體性。因此遠距離外的粒子所發

生的變動會影響到這個場內的其它粒子,Bohm繼續提出「非時間的定

律掌管著宇宙,這個理論似乎無法成立,因為時間本身也是發展宇宙

的一個必要因素。」

  在同一篇文章裡,Rupert Sheldrake做了結論:「所以創造的過

程,一個新念頭的引發到一個新整體出現,類似於在進化的過程中新

整體產生的道理,創造的過程也視為一個更複雜、更高層次的整體的

一種持續發展,從單獨分離的個體,直到融合在一起。」

多重次元的實相(Multi-dimensional Reality)

  另一位物理學家Jack Sarfatti提出「心能系統」(

psychoenergetic system),他認為超乎光之上的連結是存在一個較

高的實相中,在我們之上的較高實相中,「物體」更為連結,而事件

也更為「相關」,而在那較高實相中,有更高實相那連結其中的「事

物」。因此,藉由觸及更高的層界,我們能了解瞬間的連結是如何運

作的。

結論

  物理學家們宣稱並沒有任何基礎物質構成體,而宇宙原是一個整

體,一個由互動而交織的可能性所構成的大網,Bohm的研究顯示,顯像

宇宙是由一個整體中昇起。我個人認為既然我們是一個整體中不可分

離的一分子,我們就能夠進入生命全相狀態,變為整體,接上宇宙創

造之能來瞬間治療每個地方的每個人。有些治療師能藉由與神及病人

合一來達到這樣的狀態。

  成為一位治療師意味著向著宇宙創造之能邁進,我們藉由愛來重

新定義自己和成為一個宇宙性的生命來經驗這創造之能,也就是與上

帝合一,邁向這整體的一步就是放掉我們過去用牛頓物理學所構成的

自我限制,而將我們自己視為能量場。如果我們能將這實相以實際而

可證實的方式整合到我的生活中,我們就能將虛妄從一個廣闊的可能

實相中分離出來,一旦我們以能量場的方式與自己相處,更高的意識

則變成以更高頻率和更大的聚合來和我們相連。

  藉著運用Sarfatti的模型,我們開始看到一個非常類似於本書稍

後所將描述的世界:氣場的世界和宇宙能量場,在其中我們不只身處

一個世界。我們更高的身體(或稱體系)(較高的靈光頻率),比我

們的肉體有著更高的秩序,和他人的較高體系也有著更緊密的關連,

當我們的覺知進展到一個更高的頻率或更高的體系,我們彼此愈能連

結直到與宇宙融合為一,若使用他的理論,那麼靜坐的經驗則可說是

提高我們的意識到一種較高頻率上,所以我們經驗到更高體系所存

在的實相、更高的意識與我們身處的更高世界。

  所以現在讓我們看看能量場現象,看這些實證性的科學要告訴我

們什麼。

回顧第四章

  1.科學上的觀點是如何的影響我們對自己的看法?

  2.為何那具實的物質世界觀對我們已不再適用?

  3.為何Faraday和Maxwell對生命運作的研究貢獻是如此重要?

  4.什麼是超乎光之上的連結?它對我們日常生活有著什麼樣的

意義?

  5.多重次元的實相觀是如何幫助我們描述較高能量場的現象?

腦力激盪

  6.想像你自己是個全相,這全相是如何將你從限制中釋放出來 ?


第五章人體能量場探討歷史

  雖然神秘學上並未論及能量場或原生質形態,但在世界各地那些

超過五千年以上的神秘學傳統,是與現今科學家開始從事的觀察有著

一致的內涵。

傳統心靈學對能量場的探索

  所有宗教的高深行者皆提到、看過或經驗到人類頭部四週的光,透

過宗教上的練習,如靜坐與祈禱,他們達到意識擴展的境界,而打開

了他們天生的高感官覺受力。

  在超過五千年以上的古印度心靈傳統中,提一個稱之為「普那」(Prana)的宇

宙能量,它被視為所有生命的來源和基本要素。普那,是生命的呼吸

,穿越過所有形態並給予它們生命,瑜珈行者透過呼吸的技巧、靜坐

和肢體的運動來掌控這能量,並保持在不同的意識狀態和超越實際年

齡的青春。

  在西元前三千年,中國人論定了一種稱之為「氣」的生命能量的存

在,所有的有生命或生命物質皆由這種宇宙能所組成,並充滿在所有

的物質中。這氣有著陰與陽兩極的力量,當陰陽平衡時,生命系統呈

現出健康的狀態;而不平衡時,則引起疾病與不適。過強的陽性力量

會導致過度的有機活動,陰性過強又使得運轉不足。任何一種失衡都

會導致疾病。古代的針灸術即著重在陰陽的平衡。

  在西元前五三八年左右的猶太神秘的「神人合一論」,卡巴拉(Kabbala),將這

些能量指稱為星光。基督教的肖像畫中,耶穌和其它靈性人物都被光

之場所包圍;在舊約中,有許多資料顯示人四週有光以及光的出現,

但是世紀之後這些現象都失去它原始的意義。比如說米開朗基羅的摩

西像中,將karnaeem表現成兩個角在頭上,而非如此字原義般為兩道

光,在希伯來文中,這個字同時意指「角或光」。

  約翰.懷特在他「未來科學」一書中列出九十七個不同的文

化裡,以九十七種的名稱來表示氣場現象。

  許多神秘學的教導,古印度吠陀經、猶太神人合一論者、德國薔

薇十字會員(中古時期試驗煉金法術的團體)、美洲印地安巫醫、西

藏和印度佛教徒、日本禪宗、Blavatsky女士和Rudolph Steiner或多

或少以詳細的方式描述了人體能量場。近來有許多人藉由現代科學的

訓練,已能對具實的物質層面做更多的觀察。

科學傳統裡對能量場的探索:西元五百年至十九世紀

  在整個歷史中,一種遍及自然宇宙能的想法,一直存在許多西方科

學的思想中,這看來像個光體的生命能量,最早在西元前五百年畢達

哥拉斯學派的文獻中予以記載,文中說道:這光對人類有機體產生許

多不同的影響,包括疾病的治療。

  在十二世紀初期時,學者Boirac和Liebeault看見人類擁有某種

能量能導致人與人之間在一段距離之外即可產生互動,他們談到一個

人只因另一個人的出現,即受到他所帶來對別人有助健康或有損健康

的影響。中古時期學者Paracelus稱這種能量為「病害者」。這「病

害者」是由生命力量和生命物質兩者共同形成。十九世紀的數學家He

lmont想像出一種宇宙之流遍及一切自然中,它並非一種有形或濃密

的物質,卻是純粹的生命之靈,貫穿所有的層體。數學家Leibnitz寫

道,宇宙的基本要素是那些有著泉湧般運動的力量中心。

  其他宇宙能現象的資料是十九世紀的Helmont和Mesmer所留下來

的,而Mesmer也是當今催眠術的創始者,他們指出有生命或無生命的

物體皆受到這「流」的充電,而物體間也能在一段距離之外受到彼此

的影響,這其實在某種角度來說也就是假設電磁能量場可能是存在的

  Wilhelm Von Reichenbach伯爵在十九世紀中期花了三十年的時

間來做能量場的實驗,他稱之為「歐迪克力」(odic)。他發現這種

力的許多屬性與十九世紀初James Clerk Maxwell所描述的電磁場相

似,但他也發現這歐迪克力的獨特屬性,他認為一個磁場的極,不僅顯

示磁的極力,還有一種與這「歐迪克場」有關的獨特磁極力,其他物

體,如水晶,不透過磁化也顯示出這種獨特的磁極力。歐迪克力場的

屬性在敏感者的觀察上顯示出「熱的、紅色的和令人不舒服的」,或

是「藍色的、冷的和令人舒服的」,他並進一步認為相對的兩極並不

像電磁場的兩極會彼此相吸,而且發現到歐迪克力的極力相吸是以同

類相聚的形式出現,這是氣場裡一種非常重要的現象,我們待會兒將

討論它。

  Von Reichenbach並研究太陽的電磁放射與歐迪克場的聚合兩者

間的關係,他發現到這能量的最大聚合是在太陽光譜中紅色與藍紫色

這二個範圍裡。Von Reichenbach透過一連串的測試後認為:相對的

兩極在對應於週期表的不同的力度上產生出冷熱等主觀的感覺,正極

力給人溫的、不舒服的感覺,而負極力則令人感到涼而愉悅,其感覺

的強烈程度則對應到它們在週期表上的位置,這些從熱到冷的感覺對

應著光譜中由紅到靛青的色調。

  Von Reichenbach發現歐迪克場可透過電線來傳導它的能量,但

傳導的速率十分地緩慢(大約每秒四公尺或每秒十三呎),並且受到

傳導物的密度,而非傳導度,的影響;再者,物體能用這能量來充電

,就如同用電場一樣。有些實驗顯示出:歐迪克場的某個部分可用鏡

片來聚合它的光,而其它部分則像燭光會繞過遮蔽它幅射的物體,這

會偏斜的部分就像燭火會受制於氣流般的產生反應,暗示著它的組成

如氣霧的流一樣,這些實驗顯示氣場的屬性有如流體,又同時像光波

般帶有能量。

  Von Reichenbach發現人體內產生磁極力的力量跟水晶主軸中的

力量相似,從實驗證明看來,人體的左側如陰極而右則如陽極,這概

念很像先前提到的中國古代的陰陽法則。

二十世紀醫生們對能量場的觀察

  從前面的內容裡,我們知道直到二十世紀以前的研究,著重在觀察

人體或物體四週的能量和它的特徵,然而自二十世紀以來,有許多的

醫生也開始對這個現象感到有興趣。

  一九一一年William Kilner博士,也是一名醫生,發表他透過彩

色螢幕和濾光鏡片對人體能量場所做的觀測,他描述他看到整個身體

有三個不同區域的光霧:最靠近皮膚的四分之一吋有深色的一層,

並且被所包圍,從身體垂直幅射出一吋寬的霧層,而是更向外

推出的一層,六吋寬、輪廓並不明確的細緻幅射之光。Kilner發現到

「氣場」的外形(他是如此稱之),依年齡、性別、精神狀態和健康

情形而有明顯的個別差異,某些疾病在氣場中顯示出破碎或不規則的

形狀,之後使得Kilner發展出一套診斷系統,此系統基於氣場的顏色

、質地、大小和外形所建立的,他用這套系統診斷出傳染性的肝病、

腫瘤、盲腸炎、癲癇和像歇斯底里這一類的心理問題。

  在二十世紀中期,George De La Warr與Ruth Drown博士建立了

新儀器來偵測從活的組織所發出的幅射,而發展出放射學,一套利用

人體生物能量場在一段距離之外來探測、診斷和治療,最令人印象

深刻的是將病人的頭髮呈現出如植物觸毛般的氣場照,這些照片顯示

出疾病在活組織內的內部結構,比如是在肝臟裡的腫瘤與囊、肺結核

、惡性的腦瘤,包括子宮裡三個月大的胎兒。

  在二十世紀早期,有位精神科學家也是佛洛依德的同事,wilhel

m Reich博士,對他所稱的「俄爾岡」(Orqone)的宇宙能量開始感到興趣,他

研究在人體中,俄爾岡流的擾亂與生理和心理疾病間的關係。Reich

發展出一套精神療法的模式,把佛洛依德用來發現潛意識內涵的分析

技巧,與釋放體內天然能量流的阻塞的物理技術整合在一起,Reich

能藉由釋放這些阻塞的能量來清除負面的理性和情緒狀態。

  在一九三○年代和一九五○年代之間,Reich採用當時最先進的

電子和醫療儀器來實驗這些能量,他觀察這些能量在天空中、在有機

或無生命物體四週的脈動情形,他使用一種特殊結構的高倍望遠鏡來觀察

從微生物幅射出來的能量脈動。

  Reich發展許多研究俄爾岡場的物理裝置,其中一個叫「儲能器

」,他可用這裝置來儲藏俄爾岡能量,並用它來為其它物體充電,他觀

察到一真空放電管在長時間以此儲能器充電後,會傳導出它原先正常

放電電位較低的電流,更進一步的,他宣稱藉由將一放射性同位素置

於這儲能器中會增加原子核的衰敗速率。

  在一九三○年代,Lawrence Bendit和Phoebe Bendit博士對人體

能量場做了廣泛的觀察,並把這些場與健康、治療以及靈魂的發展銜

接在一起,他們的研究在於身體健康與治療的基礎是那強而有力的乙

太成形力,並強調這對成形的了解與認識的重要性。

  稍後,Schafica Karagulla博士與一些超能力人士做了一些有關

生理失調的觀察,比如一位名叫黛安娜的眼通者,她能精確的看到病

人身上在病發位置上的能量形式──從腦部的失調到結腸的阻塞,這

些對乙太體的觀察顯示出一個生命能量體或能量場,它形成一個如閃

爍光束所形成的矩陣光網,交互貫穿著濃密的肉體,這個能量矩陣是

身體組織中物質成份所賴以成形和固定的基礎架構,其組織是因其背後

的這生命能量場才得以存在。

  Karagulla博士也建立起氣輪的能量擾動與疾病之間的關連,比

如說,那位敏銳的黛安娜形容某位病人的喉輪過度活躍,而呈現出紅

與枯灰的顏色,而甲狀腺本身在質地又太過鬆軟,右邊的甲狀腺的功

能不如左邊的甲狀腺。這位病人被一般醫學診斷為巴西多病,會導致

甲狀腺腫大,右邊會比左邊變得大些。

  Dora kunz博士,通神學會美國分會的主席,曾在專業醫學上和

治療上研究多年,在「治療藝術的靈性面」一書中提到,

「當生命能量是健康的時候,其中有股自然而生的韻律」,並且還說

道,「體內每個器官的能量韻律皆與乙太能量相對應,在兩個不同器

官之間,不同的律動在交互作用,就好像在進行著轉換的功能;當身

體是完整而健康時,這些器官間的律動轉換就會變得很容易。然而,

有了病狀後,律動與能量層次也隨之改變,比如說,盲腸切除後的殘

餘能量仍可以被感知到,而新鄰近彼此的組織,則產生出別於先前由

盲腸主導的能量轉換功能,在物理學上稱之為「阻抗的配對」或「錯誤的配

對」,每個相鄰的組織都是以「阻抗的配對」著,意思是能量可以輕易的

流通整個組織,外科手術或疾病改變了這電阻的比對使得能量或多或

少給消散掉了,而沒有轉換過去。

  John Pierrakos博士發展出一套診療系統,從視覺和能量擺捶的

觀察來治療心理失調的問題,他對能量體的觀察所得到的資料是結合

了在生物能量學中所發展的身心治療法,和Eva Pienakos所發展的概

念,這個過程稱之為「核心能量學」,這是一個內在治療的統合過程,集

中上穿過自我和性格的防衛,解開體內的能量阻滯,核心能量學在找

尋所有層體的平衡(肉體、乙太體、情緒體、理性體和靈性體),而

對整個人產生出和諧的治療。

  總結上述各類理論和觀察,從人類身體所放射出來的光是與健康

有著密切的關連,我提議要能夠找出一個可信度高、標準化的光學度

量儀器來測量出放射的量,把這項資料提供給專業醫生做診斷,而能

量本身對治療而言也十分有幫助。

  同事們與我已主持了許多對人體能量場的實驗,其中的一個實驗

,Richard Dobrin博士、John Pierrakos博士和我測量前後有人進

出的暗室裡波長約十億分之三百五十公尺的光,結果顯示當暗室裡有

人時,光有些微的增加;而對另一個實驗者來說,光卻實際的減少了,

因為在暗室的那個人十分疲癒而滿懷失望。在另一個與聯合國超心理

學社團共同進行的實驗中,藉由分色技術,我們能在黑白電視機上顯示

出一部分的靈光場,這種方法大大地擴大了身體週邊不同密度層次

的光。在另一項在Drexel大學由William Eidson博士和Karen Gestla

(一位與Duke大學Rhine博士共事多年的一位超能力人士)主持的實驗

中,我們成功的以氣場能量影響了,一小小

千分之二瓦特的雷射光束,使之彎曲或變得淡薄。所有這些實驗皆有助於支持能量場的存在

,但卻尚未得到最後結論,其果在NBC電視台向全國展示出來,後來

因缺乏經費而無法繼續更進一步的實驗。

  在日本,Hiroshi Motoyama能從修習多年的瑜珈的人身上測得微量

的光,他在暗室進行這項實驗,並使用高感光電影攝影機來拍攝。

  中國大陸蘭州大學的曾容梁教授(譯音)用葉脈所製成的生物探

測器連接上攝影量子機(高感光測量術),來測量人體所幅射出來的

能量(稱之為「氣」),他研究氣功師的能場幅射(氣功是古代中國

人的養生運動),以及眼通者所發散的能量場,結果顯示出這探測系

統是以對應著幅射的脈動,從氣功師手中發出的能量脈動與眼通者的

脈動十分不同。

  在中央學術研究院上海原子核所裡,實驗顯示從氣功師身上所發出的

能量幅射,似乎有著一種非常低頻率的聲音,如同一種低頻波動的載波

。在某些案子裡,氣也被偵測成微粒子流的型態,這些粒子的大小為

直徑六十微米,速度為每秒二十至五十公分(或每秒八至二十吋)。

  幾年前,一群Popow.A.S生物資訊所的俄國科學家宣稱:活的有

機體會發射出頻率在十億分之三百至二千的能量振動,他們將它稱作

「生物能場」或「生物原生質」,他們發現到能成功的將生物能作轉換的人,

有著較寬而強的生物能量,這些發現曾被莫斯科醫藥科學學院加以

證實,也被在英國、荷蘭、德國和波蘭所做的研究予以支持。

  我所見過最精彩的人類氣場研究是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由va

lorie Hunt博士和其他人士所進行的研究。在一項羅芬效應對身體與

心靈的影響的研究上,她記錄了一連串羅芬治療過程中,從身體發出

的千分之一伏特低頻率的信號,她使用銀氯化銀所做的電極,並放

置在皮膚上;同時,加州治療之光中心的Rev. Rosalyn Bruyere觀察

施療者和被治療者,她的評論和電子資料記錄在同一卷帶子裡,並提出

一份顏色、大小、能量移動和氣場能量雲的報告。

  接著科學家將波動模式的資料用富利爾分析法和聲音頻率分析法

做數學分析,連續的波動形式和頻率與Rev. Bruyere提出的色彩報告

相一致;換句話說,當Rev Bryere在氣場中任何一個特定位置上記錄

為藍色,電子測量器也會在同樣的地方顯示出藍色波頻的特徵,Hunt

博士與其他七位氣場解讀專家重複做了同樣的實驗,他們看見氣場的

顏色與同樣頻率波動形式有關連。1988年二月研究結果顯示出下列 的關係:(Hz:Hertz赫茲或週期每秒) 

■藍色250-750加上1200

■綠色250-475

■黃色■500-700

■橙色■950-1050

■紅色■1000-2000

■紫色■1000-2000,加上300-400;600-800

■白色■1100-2000

  這些頻率帶,除了藍色和紫色有額外的頻率帶外,是與彩虹顏色

相反的排列方式,頻率與能量皆以信號的方式被度量。

  Hunt博士說:「幾世紀以來靈通人士所描述的氣場幅射,這是首

次有客觀的頻率電子證據,可以用來證明他們主觀觀察的色彩變化。

  色彩頻率的發現並不否定我們的發現,當我們了解我們所見到的

色彩是眼睛所收到的頻率時,並不意味著眼與腦神經只以高頻率的方

式轉譯顏色,經驗色彩的最終準則是在於視覺的轉譯,儘管如此,這

些用精密儀器證明出來的資料(主要到1500Hz),可能包涵了許多高

頻率。

  Hunt博士同時宣稱:「在形上學的文獻裡,氣輪多半帶有顏色,

也就是說,拙火──紅色,下腹部──橙色,脾臟──黃色,心輪─

─綠色,喉輪──藍色,第三眼──紫色,頂輪──白色,每一輪的

活動都會促使其他輪的活動,心輪通常是最為活躍的,當事人可能有

許多情緒上的經驗、影像和記憶與不同身體部位相應,這些發現證明

了記憶是儲藏在身體組織裡。

  比如說,有人的腿部接受羅芬治療,他可能大都是經驗童年早期

受到嚴厲訓練的經驗,他不會只記起經驗而已,還包括當時種種的情

緒,許多的父母在孩子腦與肌肉連結尚未發展成熟,無法確實控制括

約肌做正常的排洩,因此,孩子會用緊縮大腿的肌肉來代替括約肌收

縮,這給身體帶來許多的壓力和緊繃,往往這種緊繃會習慣性地維持

下去,直到像羅芬調整這種深層肢體運動或生物能的肢體運動才能清

除,在肌肉的緊繃和壓力解除後,記憶也隨之散去。另一個相似的例

子,是將生活的記憶與壓力儲存在緊繃的肩膀上,這是由於將恐懼、

不安保留在肩膀裡,你也許會問問自己,什麼是你害怕不能達成的,

或者當你不成功時會發生什麼事。

結論

  如果我們把人體能量場定義成其他的場一樣、或者定義成來自人

體的放射,那麼在實驗室裡,我們對人體能量場已做了許多的測量,

也對它裡頭許多成份有所了解,在人體能量場中有靜電、磁力、電磁

、音波、熱量與視覺的種種成份,這些測量的結果包括了一般生理現

象,還包括超越這層次的資料,以作為心身相關的運作說明。

  Hunt博士的測量顯示氣場中特定的頻率對應著特定的顏色,這

些頻率有著更高的音調,因受限於實驗室裝備的因素,而無法加以記

錄。

  以上列出的測量結果也顯示人體能量場的質點,在本質上有著流體

般的運動,如同氣流或水流,這些質點非常微小,當充電數分鐘後它

們會聚集成雲而形成物理學家們所稱的「原生質」,原生質會依循某種物

理法則,使得物理學家們認為它們是介於物質的第五狀態,有些科學

家稱之為「生物原生質」。

  這些研究顯示出一般包含身體系統的模型(比如說消化系統)已

經不敷使用,另一種以有機能量場為基礎概念的模型應加以發展,一

個複雜的電磁場模型並不能完全符合理想,許多與人體能量場有關的

心靈現象,如:預知、收到前世訊息等等……就無法用電磁場的模型來解釋

  根據Valorie Hunt.博士的說法,「身體可從量子的概念來看,

能量從運轉的身體細胞中逆行幅射,橫越了所有的組織與系統。」,她

認為人體能量場的全相觀會是一個好的模型:「物理學和腦部研究中

的全相概念,似乎提供一個整合宇宙實相的觀點,它要我們在另一個層

面上把所有生物上的發現重新加以詮釋。」。

  Marilyn Ferguson在「腦與思想佈告欄」一書中宣稱「全相模型被形容

成嶄露中的範型,是一個可以整合美妙而廣的科學與心靈的概念,終

於有一個理論可以以開放的系統來結合生物學與物理學。」。

回顧第五章

  1.如何測量人體能量場?

  2.什麼時候人類首次知曉氣場現象?

  3.在十九世紀何時首次觀察到氣場?是誰觀察到的?

  4.人體能量場如何超越現代科學所知?

  5.今日的理論和實證科學中,那一個是解釋人體能量場現象的

好模型?


Next

下一站
西洋星象班
回首頁